12月1日下午,第五期思政理论课“同上一堂课•名家名课”在安徽省智慧思政课教学平台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在线专题学习,并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学习研讨交流会。
本次“同上一堂课•名家名课”由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王强教授主讲,他以“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专题,讲授怎样上好思政课,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诸多启示,教师们体会深刻,感受匪浅。
“基础”课教师李唐玥认为,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思政课教学既要遵循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强调既坚持教师的主导,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形策”课教师孟笑飞认为,听了王强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深刻领会到了作为思政课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只有上思政课学生才愿意听,所以我们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最大的感受是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课堂这个主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是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今日之中国青年,普遍拥有更扎实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天地,因而愈发自信开放。这种自信,源自于他们早就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一路的成长伴随着国家强盛,复兴梦想也变得可望可及。正是由于身边的发展成就真实可触,他们对于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才有更旺盛的认知需求。也正因此,我们的思政课就需要顺应青年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就需要摒弃纯粹的灌输说教,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教学中去,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使思政课更有“底气”,说服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原理”课教师史洁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一直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理论性与亲和力相结合,让思政课更接地气,让思政课充满温度和深度。听完王强教授的课程后,我有了清晰的答案。王老师在课程中指出,要上好一堂思政课,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要将教材内容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构建具有感染力的话语体系,要讲清故事背后的道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背后的科学性,对教材内容做到深入浅出;最后,做“四有”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高度、理论深度、知识宽度和现实温度,要做一名富有激情、正能量的人,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上好思政课。
“概论”课教师吴雪龙认为,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如何上好思政课方面,也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王强教授将讲好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凸显学理性和灵动性相统一。“概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很强,要想提升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将理论融入生动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必须把讲好经典故事、历史故事、现实故事相结合,以“故事”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爱听、爱学、爱行。在日常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塑造生活化的话语体系,将故事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有信仰高度、有理论深度、有知识宽度、有显示温度的“四有”思政课老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多举措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
(熊韵波/审 邱燕/文、图)